?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组织内或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属于肛肠科常见急症之一。肛周脓肿医院的特色治疗之一,中医对于挂线疗法有者悠久的历史。多年前,在我国元代医书《永类钤方》我们找到有关肛瘘挂线疗法的最早记载,其中描述了肛瘘的形成,挂线的方法及脱线时间长短,如:“成漏穿肠,串臀中,有鹅管,年久深远者,上用草探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悬,取速效。线落日期,在疮远近,或旬日半月,不出两旬”。 清代医书《医门补要》更详细介绍了挂线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用细铜针穿药线,右手持针插入瘘管内,左手执粗骨针插入肛门内,钓出针头与药线,大一抽箍结,逐渐抽紧,加纽扣系药线稍坠之,七日管豁开,掺生肌药,一月收口”。 近代挂线法的发展在于将切开与挂线相结合,将皮肤等组织切开,减少挂线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过去方法的巨大痛苦。我院于80年代始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术式。该术式因其有效性而于本院应用至今,成为我院的中医特色疗法。
该法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代刀慢性切开方法,利用橡皮筋的弹性作用,慢性切割。由于橡皮筋的刺激使括约肌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边切开,边修复,不致使括约肌急剧离断,故无出血和肛门失禁的危险,最后勒开内口脱线。该法既处理了原发内口,又保证了引流通畅,避免了肛瘘的形成。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脓肿最薄弱处切开形成外口,分离脓腔间隔,寻找内口,在内外口之间挂以橡皮筋引流。
该术式我院自80年开展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共开展千余例,随访千余例,疗效显著,近期治愈率达99.7%,远期治愈率达96.9%,后遗肛瘘仅为3.1%。该术式因直接处理了原发内口,避免了形成肛瘘二次手术的痛苦,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越来越受到广大肛肠科医师的青睐。已经成为我院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特色疗法。成为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