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2)
第3节
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一、恒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
1.总结
1.所有牙唇颊侧外形高点位于颈1/3,除了上3位于颈、中1/3
2.所有前牙舌侧外形高点在颈1/3,所有后牙舌侧外形高点在中1/3
3.所有牙尖均偏近中,除了上4颊尖(及上乳尖牙)
4.所有牙根都偏远中
5.近中缘长于远中缘。
所有牙位特点:
上颌牙下颌牙牙位特点牙位特点1近中直角、远中钝角、拔牙扭转、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
1全口牙中最小、离体后难分左右、远中根面沟深、切嵴在牙体长轴上或略偏舌侧
2近中锐角、远中更钝角、舌窝窄而深、拔牙可扭转、易先天缺失
2比下1大
3尖端呈直角、根:冠=2:1、拔牙扭转、唇侧外形高点在颈1/3与中1/3交界处
3尖端交角大于90度、拔牙扭转
4颊尖偏远中,有近中沟,前磨牙中体积最大,两个根
4横嵴,体积最小、拔牙扭转
5拔牙扭
5畸形中央尖,偶见舌侧两个舌尖、牙合面H/U/Y、拔牙扭转
6斜方形、斜嵴,四个牙尖、近中舌最大(有时其舌侧面有卡氏尖)三根,三个沟、MB2(近中颊)、髓腔高2mm、近中颊尖髓角高
6长方形、五个牙尖(远中尖最小)、五条沟、两个根、髓腔高1mm、近中舌尖髓角高
7近中舌尖占合面面积加大
7牙合面“田”字形、“C”型根(颊侧)
8近中舌尖占合面面积最大、易先天缺失
//2.恒牙临床应用解剖
(1)切牙
1)上颌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创伤,缺损后对发音和美观有直接影响。
2)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3)下颌切牙不易龋坏、易有牙结石。
4)上颌中切牙,拔除时可用旋转力。上颌侧切牙牙根常有弯曲,下颌切牙,拔除时不可用旋转力。旋转拔除牙:上、下
5)上颌侧切牙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2)尖牙
1)尖牙位于口角处,起支撑口角的作用。对面容影响较大。
2)牙冠各面光滑,自洁作用较好,不易患龋。
3)因其牙根长、稳固,通常是口内留存时间最长的牙。修复时多用作基牙。
4)上颌尖牙拔除时可用旋转力。
(3)前磨牙
1)龋齿的好发部位。
2)4缺失4多,5常作基牙。
3)上4.5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
4)下颌前磨牙常用作判断颏孔位置的标志。
5)下5可见畸形中央尖。
6)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颌窦,取断根时避免使用推力。
(4)磨牙
1)下6萌出最早,易龋坏。
2)上下6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
3)第一磨牙牙冠形态与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时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认。
4)8常有先天缺失、错位萌出或阻生。
5)上牙根离上颌窦近,拔牙时应注意。
6)下8与下颌管近,拔除时勿伤及下牙槽神经。
7)上7可寻找腮腺导管开口,上8找腭大孔。
8)拔出上下颌磨牙时,注意牙根数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断根或根残留。
二、乳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
乳牙的解剖形态与恒牙相似,但也有其特点。
1.乳牙外形的特点
上颌乳牙
下颌乳牙
牙位特点牙位特点Ⅰ
似铲型、宽冠宽根、根:冠=2:1
Ⅰ
宽冠窄根
Ⅱ
宽冠窄根
Ⅱ
宽冠窄根
Ⅲ
牙尖偏远中(与恒牙相反)
Ⅲ
宽冠窄根
Ⅳ
Ⅳ
四不像
Ⅴ
与恒6相似
Ⅴ
与恒6相似,只是三颊尖大小相似
2.乳牙与恒牙的鉴别
(1)体积:同名恒牙>乳牙
恒牙:6>7>8>。乳牙:Ⅴ>Ⅳ
(2)颜色:恒牙:乳白色偏黄。乳牙:乳白色偏青。
(3)颈嵴:恒牙:不明显。乳牙:明显。
(4)冠根分界:恒牙:颈部缩窄,分界不太明显。乳牙: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5)牙根:恒牙:前牙根尖可偏远中,磨牙根干较长,根分叉小。乳牙: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三、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1)切缘与牙合面:切割或杵臼的作用
2)唇、颊、舌面突度:起生理性按摩作用,可防止牙龈萎缩。
如突度过小,创伤性萎缩;如突度过大,废用性萎缩。
另外,牙冠颈1/3处的外形高点可起扩张龈缘的作用,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3)邻面突度:牙冠借助邻面突度相互接触,紧密相邻,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时使邻牙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以分散咬合压力,有利于牙的稳固。
4)楔状隙(外展隙):正常接触区周围呈“V”字形的空隙,在唇(颊)、舌侧和切、牙合方作为食物的溢出道。在排溢过程中食物摩擦牙的邻面,使牙冠邻面保持清洁,防止龋病和龈炎。在龈方者称为邻间隙,被牙龈乳突充填,可保护牙槽骨,不使食物残渣存积。
(2)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牙根形态与牙的稳固性有关
温馨提示:本节中恒牙的特点、乳牙特点、乳恒牙的鉴别,乳恒牙的临床应用、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为高频考点。
第4节
髓腔形态及应用解剖
一、髓腔的解剖形态
1.髓腔的解剖标志:
位于牙体的中部,有一个与牙体外形相似但又最著缩小的空腔,称为髓腔。
(1)髓室:每个牙内只有1个髓室。
髓室由6个面组成:髓室顶、髓室底、颊侧髓壁、舌侧髓擘、近中髓壁和远中髓壁。
髓室与根管移行处称为根管口。
(2)根管:髓腔位于牙根内的细长部分称为根管。根管的数目与牙根数目常不一致,一般牙根较圆者多为1个根管,较宽扁的牙根常有2个根管,偶可有3个根管。
a.管间吻合:又称管间侧支或管间交通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
b.根管侧支: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
c.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d.根尖分叉: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
e.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
(3)根尖孔:根尖孔位于根尖较多(57%)旁侧较少(43%)其中以舌侧最多,其余依次为远中、近中和唇、颊侧。根管最狭窄处不在根尖孔,而是距根尖孔约1mm处。
二、髓腔的增龄性变化、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1.髓腔的增龄变化:髓室增龄变化的继发性牙本质沉积方式因牙位而不同。
上颌前牙继发性牙本质主要沉积在髓室舌侧壁,其次为髓室顶。
磨牙主要沉积在髓室底,其次为髓室顶和侧壁。
2.髓腔的病理变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3.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
(1)遇有高耸的髓角时,应尽可能避开以保护牙髓。
(2)弯曲的根管在去牙髓和扩大根管时均较困难,容易造成器械折断或根管侧穿。
(3)根尖孔大应避免穿出根尖孔外而引起根尖组织病变。
(4)青年人的髓腔大、牙髓组织丰富、细胞成分多、根尖孔大、血供非常充足、牙髓的恢复能力强、治疗易于成功。
三、恒牙髓腔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恒牙髓腔的特点
上颌下颌牙位根管髓腔牙位根管髓腔1唇舌观:平颈缘处最大
近远中观:冠中1/3
最宽恒剖面:圆三角形
1唇舌双根管4%
唇舌观:颈缘附近最大
近远中观:近切嵴最宽
恒剖面:唇舌经>近远中经
有时可见两根管
22唇舌双根管10%
33唇舌双根管4%
4单根管:7%
单根双管:65%
单根单双管:28%
似立方形、
颊舌经>近远中经、
最凸处与颈缘平齐、
颊侧髓角高、
横剖面观:肾形
4颊侧髓角明显高于舌侧髓角
5单根管:
48%
单根双管:11%
单根单双管:41%
56颊舌两根管63%似立方形、
颊舌经>近远中经>髓室高(2mm)
最凹处与颈缘平齐,位于颈缘龈方约2mm、
近中颊侧髓角高
下6:近中颊:MB2
6近中双根管87%
远中双根管40%
似立方形、
颊舌经>近远中经>髓室(1mm)
最凹处与颈缘平齐,位于颈缘龈方约
1mm、
近中舌侧髓角高
下7:近远中根颊侧融合形成“C”形根
7颊舌两根管30%
7近中双根管64%
远中双根管18%
2.恒牙髓腔的临床意义
(1)上颌前牙髓腔的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且壁较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
(2)上颌前牙根管的特点是粗大而直的单根管,作根管治疗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3)上颌切牙在活髓牙预备针型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4)下颌前牙的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在正面的X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像相重应改变投射的角度才能显示。
(5)下颌切牙因根管较小,根管侧壁厚约1mm,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
(6)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在牙合面宽而薄,开髓时应注意窝洞的形态和位置,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穿孔。
(7)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角。
(8)上颌前磨牙因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是根管口。
(9)下颌第一前磨牙因牙冠向舌侧斜度大,故颊尖位于牙冠中份,髓角又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作根管治疗时,器械应顺着牙体长轴的方向进入,以免穿通根管侧壁。
(10)上颌第一、第一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髓。
(11)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颊侧两根管口相距甚近,应注意寻找,该两根管较小略弯曲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走行的方向。
(12)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进行嵌体修复制备针道时,应避开髓角,宜从:牙合面颊沟、舌沟、近中窝和远中窝的釉牙本质界入手。
(13)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两根融合为一粗大的根和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
(14)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因髓室顶与髓室相距较近,开髓时应防止穿通髓室底。
(15)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因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髓角扁于远中髓角,牙体预备时应注意髓角的位置。
(16)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管细小弯曲,治疗时应加注意。
(17)下颌第二磨牙有时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断面呈“C”字形,开髓时勿将根管在颊侧的连通误认为是被穿通的髓室底。(18)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开髓部位应存牙合面偏向颊尖处。
乳牙的髓腔特点及临床意义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根管粗、根尖孔亦大。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开始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
本单元总结
1.牙的演化特点
2.乳牙的萌出顺序
3.恒牙的萌出顺序
4.牙萌出的生理特点
5.上1、2、3、4、6、下4、5、6、7的特点
6.乳恒牙的鉴别
7.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8.髓腔的特点
如需获取更多考试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