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根尖周脓肿 > 预防治疗 > 按摩疗法 >
按摩疗法

内耳眩晕病又称美尼尔氏综合症,是一种以阵发性眩晕并伴有波动性耳鸣和耳聋的内耳病。其确切的病因还不明确,一般认为属内耳非炎症性疾病。

[发病原因]本病属祖国医学“眩晕”症范畴,以虚证居多,如阴虚则肝风内动,血虚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也可见于实证,如痰浊壅遏,上扰清窍,亦可形成眩晕。现代医学认为可能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迷路动脉痉挛,局部缺氧,导致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而致眩晕,也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代谢障碍或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感音性听力减退及耳鸣三联症状,患者会突觉自身或四周物体旋转,或为摇晃沉浮感,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并有头或耳内胀满感;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或数天不等。多数患者眩晕发作前先有耳鸣和听力减退,眩晕发作后,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多次发作后则可呈永久性;听力减退于每次眩晕发作后可有部分恢复,但难以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所以,在多次发作后常有感音性听力减退及持续性耳鸣。

[头面按摩方法](1)患者仰卧,施术者依次以双手拇指或中指指腹点按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角孙穴、印堂穴、百会穴,每穴约1-3分钟;再以双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并轻轻颤抖,时间约1~3分钟。以拇指指腹点按双侧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三横指、前臂正中两筋间),时间约3—5分钟,以酸胀为度;最后以重力点按双足心涌泉穴,时间为3-5分钟。(图4—33—1、2)(2)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角孙穴、太阳穴、印堂穴、百会穴,每穴约1-3分钟;再以一手掌置于患者前额,以另一手拇指和中指指腹拿揉术枕穴、风池穴,每对穴约1—3分钟,再拿揉颈项肌肉约3—5分钟;以拇指指腹按揉翳风至缺盆、风府至大椎,时间约1—3分钟;最后以拇指指腹点按合谷穴(虎口肌肉高点处)约1—3分钟。(图4—34—1、2)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一般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本病没有季节性,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病,以青少年多见。

[发病原因]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鼻窒”范畴,主要是由于肺气虚弱,卫气不固,风寒侵袭,寒邪凝聚,壅塞鼻窍而为患。若误治或失治,毒邪滞留鼻窍,复伤肺经,肺气不宣,气滞血虚,津液输布受阻,停于鼻窍,初流清涕,渐变为粘液性浊涕。若塞湿郁于经络,阻塞不通,则出现鼻根和前额胀痛。若毒邪积化热,则鼻流黄浊涕。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内分泌失调,患者有慢性疾病及维生素B、C缺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所致。

[症状表现]单纯性鼻炎表现为鼻腔粘膜长期慢性充血、肿胀、鼻塞、或两侧交替,或间歇性发生,伴有嗅觉减退、头晕、鼻涕多等症;而且分泌物常流向鼻咽部,造成患者鼻咽部不适。肥厚性鼻炎表现为鼻塞较为严重,常呈持续性,嗅觉减退,或伴有耳鸣、耳聋、咽部不适等症。

[头面按摩方法](1)患者仰卧,施术者以双手拇指或中指指腹依次点按迎香穴、素谬穴、四门穴、山根穴、印堂穴、太阳穴,头维穴,每穴约1-3分钟;以双手中指指腹推擦两侧鼻翼约20—30次,再轻轻按揉两侧鼻翼凹陷处约1—3分钟;以双手拇指指腹分推双眉弓及前额约5-10分钟,最后以拇指点按膻中穴、合谷穴,每穴约1-3分钟。(图4—37—1、2)

(2)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迎香穴、四白穴、山根穴、印堂穴、太阳穴、头维穴,每穴约1—3分钟;以双手拇指指腹推擦鼻翼两侧,以透热为度,再左右分推双眉弓及前额约3—5分钟;以拇食二指拿揉颈项肌肉,以拇指点按风池穴、风府穴、肩井穴,每穴约1~3分钟。(图4—38—1、2)

牙痛是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科最常见的症状。

[发病原因]祖国医学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寒邪气侵入阳明经,郁而化热而成风火;胃有湿热,郁而化火,而成胃火;肾阳亏虚,虚火上炎;以及多食甘酸之物侵蚀牙齿而成的龋齿等所致。另外,又有上牙痛属胃经,下牙痛属大肠经之别。牙齿本身的疾病也可引起牙痛,如龋齿、牙龈炎、牙本质过敏等;有牙周组织疾病,如龋齿外伤、化学药品等引起的急性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牙周胀肿、冠周炎等;有附近组织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如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和急性化脓性颌骨髓炎时由于末梢神经受刺激,所支配的牙齿发生疼痛;有神疾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等;还有全身疾病,如流感、神经衰弱等。

[症状表现]牙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或时作时止,隐隐作痛,伴有齿龈和面颊肿胀,或牙齿松动;胃火牙痛者,牙痛甚而龈肿,兼有口臭、口渴、便秘等症;风火牙痛者,牙痛剧烈,牙龈及面颊红肿,兼有发热恶寒等症;肾虚牙痛者,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口不臭,牙齿松动。

[头面按摩方法](1)患者仰卧位,施术者坐其头前方,以拇指指腹依次按揉牙痛侧的迎香穴、地仓穴、承浆穴、人中穴、颊车穴、大迎穴、翳风穴、上关穴、下关穴、头维穴,每穴约1—3分钟;再以手掌掌跟轻揉牙痛侧面颊处,时间约3—5分钟。头痛者,以拇指左右分推前额,点按太阳穴、率谷穴、百会穴,时间约5—10分钟。(图4—31—1、2)

(2)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一手扶定患者头部,以另一手拇指点按牙痛侧的迎香穴、地仓穴、承浆穴、颊车穴、大迎穴、翳风穴,每穴约1—3分,钟;再以双手拇指、食指分置两侧上、下关穴处,施以按揉法,患侧力量稍重,时间约3-5分钟;以双手拇指自听会穴沿下颌骨外缘经颊车至大迎穴推动10—20次,再以双手掌轻揉两侧面颊肌肉约3分钟;最后拿揉风池穴和颈项肌肉反复数次。(图4—31—3)

[注意事项](1)保持口腔卫生,睡前刷牙。(2)忌食生冷、辛辣酸甜食物,减少冷热刺激。(3)可配合针灸治疗,并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夜盲症是一种维生素A缺乏或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疾病,后者多发生于近亲结婚者的子女,以10-20岁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原因]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雀目”范畴。多因先天秉赋不足;或肝肾亏虚,气血暗耗;脾虚气弱,清气不升,目失所养而致。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眼睛能在夜晚或黑暗的环境中视物,主要依靠视网膜杆状细胞内所含有的视紫红质中的感光物质,而视紫红质中的感光物质主要依靠维生素A合成。当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使杆状细胞发生病变,或因人体缺乏维生素A而影响视紫红质的合成时,就会出现夜盲。

[症状表现]初起仅为夜晚或黑暗处视物不清,白天或光亮处视力恢复正常。病久加重后,视野逐渐缩小,甚至窄如管状,仅见眼前事物,不能看到周围空间,因而两目呆滞,行动缓慢,最后导致失明,本病可兼见目内干涩,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面白神疲,食少乏力等症。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者无眼底病变,而由遗传引起者则有视神经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明显弯细,视网膜上多出现黑色素细胞状色素斑点沉着,晚期常并发白内障。

[头面按摩方法](1)患者仰卧位,施术者以中指或拇指指尖按揉太阳穴、睛明穴、攒竹穴、瞳子穴、四白穴,每穴约1—3分钟;再以拇、食、中指揉捏眼眶,反复数次,然后以拇指指腹左右分推上下眼眶约1-3分钟;最后以食、中、无名三指指腹轻揉眼球约1分钟。(图4—30—1)

(2)患者坐位,施术者一手扶定患者头部,以另一手拇指指腹按揉睛明穴、印堂穴、攒竹穴、丝竹空穴、瞳子谬穴、四白穴、每穴约1—3分钟;再以拇指点按太阳穴、率谷穴及头侧足少阳胆经循行线,时间约5—10分钟;然后以拇指按揉翳风穴、翳明穴、风池穴、风府穴,每穴约1—3分钟;最后五指拿揉颈项肌肉,反复数次。(图4—30—2、3)

[注意事项](1)饮食不可单一,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2)可配合针灸治疗,内服鱼肝油、石斛夜光丸、黄连羊肝丸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whh.com/yfzl/11822.html


当前时间: